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定本指导意见。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的路径,采取技术分级、产品分代、任务分期的方式,发挥制造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市场规模庞大以及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提供支撑。

发展目标

到2025年
- 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
- 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
- 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到2027年
- 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 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重点任务

突破关键技术
- 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
- 突破“肢体”关键技术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重点产品
- 打造整机产品
- 夯实基础部组件
- 推动软件创新。

拓展场景应用
- 服务特种领域需求
- 打造制造业典型场景。
- 加快民生及重点行业推广

营造产业生态
- 培育优质企业
- 完善创新载体和开源环境
-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强化支撑能力
- 健全产业标准体系。
- 提升检验检测和中试验证能力。
- 加强安全治理能力。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同。
- 完善产业政策。
- 加快人才引育。
- 深化交流合作。

📢AI新闻频道: t.me/AI_News_CN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