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me/AI_News_CN
📈主流AI服务状态页通知 | 🆕汇集全网ChatGPT/AI新闻 #AI #ChatGPT
🆓免费AI聊天 https://free.netfly.top
✨BEST AI中转 https://api.oaibest.com 2.8折起 支持OpenAI, Claude code, Gemini,Grok, Deepseek, Midjourney, 文件上传分析
Buy ads: https://telega.io/c/AI_News_CN
📈主流AI服务状态页通知 | 🆕汇集全网ChatGPT/AI新闻 #AI #ChatGPT
🆓免费AI聊天 https://free.netfly.top
✨BEST AI中转 https://api.oaibest.com 2.8折起 支持OpenAI, Claude code, Gemini,Grok, Deepseek, Midjourney, 文件上传分析
Buy ads: https://telega.io/c/AI_News_CN
微软将让 Copilot 在用户注视下控制浏览器完成各种任务
2025-09-25 18:14 by 燃烧的银河
微软 AI 部门 CEO Mustafa Suleyman 表示该公司计划将 Edge 改造成一款“智能体浏览器(agentic browser)”,在用户注视下浏览器集成的 AI 助手 Copilot 将控制标签页、浏览网站,完成不同任务。Suleyman 描述了 Copilot 打开标签页、同时阅读多个网页,实时透明的执行搜索。AI 助手能直接访问网站,保留了内容出版商的流量。Copilot 目前的功能包括标签页导航、页面滚动和内容高亮显示等。Suleyman 预测,AI 助手将在数年内负责大多数浏览任务,而用户则提供监督和反馈。
tech.slashdot.org/story/25/09/24/141223/microsoft-will-let-copilot-take-control-of-your-browser-navigate-tabs-and-complete-tasks-as-you-watch
#Internet Explorer
via Solidot - Telegram Channel
2025-09-25 18:14 by 燃烧的银河
微软 AI 部门 CEO Mustafa Suleyman 表示该公司计划将 Edge 改造成一款“智能体浏览器(agentic browser)”,在用户注视下浏览器集成的 AI 助手 Copilot 将控制标签页、浏览网站,完成不同任务。Suleyman 描述了 Copilot 打开标签页、同时阅读多个网页,实时透明的执行搜索。AI 助手能直接访问网站,保留了内容出版商的流量。Copilot 目前的功能包括标签页导航、页面滚动和内容高亮显示等。Suleyman 预测,AI 助手将在数年内负责大多数浏览任务,而用户则提供监督和反馈。
tech.slashdot.org/story/25/09/24/141223/microsoft-will-let-copilot-take-control-of-your-browser-navigate-tabs-and-complete-tasks-as-you-watch
#Internet Explorer
via Solidot - Telegram Channel
Zed Industries 公告显示,其 AI 功能定价已从 按提示次数 转为 按 Token 计费。新用户已立即适用,现有用户将在三个月内完成迁移。
主要变化:
Free 版:保留 2,000 次编辑预测,不再包含托管提示额度。
Pro 版:价格由 20 美元/月调整为 10 美元/月,包含 5 美元 Token 额度,额外使用按 API 官方价 +10% 计费。
Pro 试用:14 天免费期,含 20 美元 Token 额度。
托管模型扩展至 Claude Sonnet、Claude Opus、GPT-5(含 mini/nano)、Gemini 2.5 Pro、Gemini 2.5 Flash。用户也可通过自带 API Key、本地模型或第三方支付渠道使用。
迁移时间表:
Pro 用户:至 2025 年 12 月 17 日完成迁移。
Free 用户:2025 年 10 月 15 日切换至新方案,并获得一次新的试用机会。
Trial 用户:自 9 月 24 日起已转为 Free 版,可重新领取试用。
这是自 Cursor Github Copilot Jetbrains 之后的又一个配额下降
目前的定价对 Zed 来说太贵了。LLM 账单已成为我们最大的开支,更多的付费客户意味着更多的钱损失。我们可以花费更多资源来尝试找到合适的“无限”价格点来平衡成本,但根据提供商向我们收取的费用切换到明显的收费模式要简单得多。这使我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它所属的地方:构建世界上最好的代码编辑器。
来源:Zed Industries 官方公告
zed.dev
Zed's Pricing Has Changed: LLM Usage Is Now Token-Based
From the Zed Blog: We're moving Zed AI from prompt-based limits to token-based pricing.
via LoopDNS资讯播报 - Telegram Channel
Google 宣布,自今日起,AI Pro 和 Ultra 订阅用户可在开发中使用 Gemini CLI 与 Gemini Code Assist,并享受更高的模型调用限额。这意味着开发者可更高效地在 Gemini 2.5 Pro 与 Flash 上进行编码和构建。
Gemini Code Assist 今年 5 月已登陆 VS Code 与 IntelliJ,而开源的 Gemini CLI 在 6 月发布,可在终端中调用 Gemini。本次升级还同步带来 VS Code IDE 模式、Zed 集成 以及 CLI 的 GitHub Actions。功能将在 24 小时内逐步开放。
自此. Claude ChatGpt Gemini 都已经实现了cli工具支持订阅的功能
来源:Google AI 官方公告
Google AI Pro and Ultra subscribers now get Gemini CLI and Gemini Code Assist with higher limits.
Google AI Pro and Ultra subscribers now get higher limits to Gemini CLI and Gemini Code Assist IDE extensions.
via LoopDNS资讯播报 - Telegram Channel
甲骨文拟发150亿美元公司债为AI基建备弹
甲骨文计划周三在美国投资级债券市场发行 150 亿美元债务,此举正值公司加大支出以满足人工智能热潮的需求。据悉,甲骨文即将发行的债券有七种不同的期限,其中甚至有一只罕见的40年期债券。初步价格谈判结果显示,该债券的收益率约比同期限的美债收益率高出1.65个百分点。此项交易正值甲骨文开始履行与 OpenAI、Meta 等客户的巨大云基础设施合同,这些合同正在增加公司的支出。预计在未来几年,甲骨文将花费数百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的租赁和运营。为履行合同,甲骨文正大举投资,这导致公司自1992年来首次出现年度现金流为负的情况。
—— 财联社、彭博社
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 Telegram Channel
甲骨文计划周三在美国投资级债券市场发行 150 亿美元债务,此举正值公司加大支出以满足人工智能热潮的需求。据悉,甲骨文即将发行的债券有七种不同的期限,其中甚至有一只罕见的40年期债券。初步价格谈判结果显示,该债券的收益率约比同期限的美债收益率高出1.65个百分点。此项交易正值甲骨文开始履行与 OpenAI、Meta 等客户的巨大云基础设施合同,这些合同正在增加公司的支出。预计在未来几年,甲骨文将花费数百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的租赁和运营。为履行合同,甲骨文正大举投资,这导致公司自1992年来首次出现年度现金流为负的情况。
—— 财联社、彭博社
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 Telegram Channel
美国AI,开始留不住中国“最强大脑”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在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研究人员曾占据半壁江山,以至于有人戏称全球AI竞赛是“两群中国人之间的竞争”。然而,这个玩笑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因为一场深刻的人才流动逆转正在发生。
人才流动的风向转变
越来越多在美国的中国AI研究者和博士生,正因为担忧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限制性移民政策和潜在的歧视风险,而开始认真考虑回国发展。
与此同时,许多原本计划赴美深造和工作的中国顶尖学生,也因美国签证政策的收紧以及中国本土AI技术的迅猛进步,而选择留在国内。例如,美国政府上周宣布,计划对新的高技术人才H-1B签证申请者征收高达10万美元的费用,这无疑加剧了这一趋势。
中国的科技巨头们正敏锐地抓住这一情绪变化,积极从美国公司延揽人才。过去,凭借更高的薪酬和在全球知名企业工作的声望,美国公司在吸引顶尖海外人才方面一直占据优势。
但现在,一位在Meta工作的中国研究员表示,他频繁接到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招聘电话。他正在考虑接受这些邀约,因为中方公司提供的薪酬方案已超过他目前的收入,并且他们的AI团队中不乏他在顶级AI会议上结识的知名中国专家。
不过,猎头也指出,在招募最顶尖的人才时,中国公司目前还难以企及Meta等美国巨头为挖角开出的数千万美元甚至更高的天价薪酬。
今年2月,字节跳动成功聘请了在谷歌工作长达17年的资深专家吴永辉,他曾是谷歌Gemini AI模型的关键研究员之一。吴永辉在中国完成本科教育后赴美获得博士学位,如今他已开始负责字节跳动的AI模型研发工作。
这些变化标志着美国AI人才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长期以来,在中国出生的AI研究人员在美国的企业和学术实验室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负责追踪AI人才流动的雅各布·费尔德戈伊斯(Jacob Feldgoise)表示:“中美关系越紧张,中国学生就越会感到赴美留学的安全感降低,甚至担心连成行的可能性都在减小。”
去与留:一个艰难的抉择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离开。一些接到中国公司伸出的橄榄枝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仍然倾向于为顶尖的美国公司工作。
例如,加州的一位研究员去年拒绝了几家中国头部AI初创公司的邀约,最终选择留在美国,因为他收到了英伟达的录用通知。他直言:“你总会追随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而目前,最优秀的公司仍然在这里。”
但也有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回国。一位近期在美国常春藤盟校完成博士学位的中国研究员决定回到中国,加入字节跳动。他表示,部分原因是他希望能为祖国的AI进步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他也对中美之间日益加深的地缘政治裂痕感到忧虑。近年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半导体行业出台的法规,使得非美国公民在中国芯片行业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这加剧了他的担忧。
“我能看出这是一个趋势,”他说,“为什么要坐等下一个受影响的行业出现呢?”
字节跳动雄厚的财力使其在人才竞争中极具优势。据一位被猎头接洽过的研究人员透露,该公司曾为招募一名顶级AI研究员开出包含签约奖金在内的数百万美元的优厚条件。
一位已接受字节跳动邀约的博士毕业生还提到,该公司允许顶尖的中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和中国的办公室之间灵活分配工作时间。今年4月,刚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AI研究员蔡天乐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已加入字节跳动,专注于前沿AI研究项目。
除了经验丰富的行业顶尖人才,中国科技巨头也将目光投向了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年轻研究人员。腾讯近期便从OpenAI挖走了姚顺雨,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去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OpenAI工作了一年多。据腾讯内部员工透露,姚顺雨的新职位尚不明确,但他近期一直在与公司各个AI模型团队进行交流。
一生一次的选择
历史上,中国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大多被美国世界级的研究水平和丰厚的职业前景所吸引,选择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传统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毕业后会留在美国,进入硅谷的科技公司或顶尖学术机构工作。
而现在,年轻一代的中国AI研究者们感到,他们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在两个日益视彼此为竞争对手的强大科技生态系统中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很可能决定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我认为这绝对是一个关乎一生的选择,”一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的中国学生说道。他在国内顶尖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来到美国,虽然美国实验室的前沿研究和硅谷的高薪职位对他很有吸引力,但他同样担忧不断恶化的中美关系会影响中国研究人员在美国的未来发展机遇。这位学生至今仍未决定是否要长期留在美国。
一些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则表示,他们计划留在国内,不仅是因为地缘政治,也因为国内同样充满了AI发展的机遇。例如,开发出备受关注的DeepSeek R1模型的研究团队,其成员大多仅在中国接受过教育。总部位于北京的初创公司智谱AI,由一群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创立,也主要依靠本土人才(包括清华的在读博士生)来开发其AI模型。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中国人工智能通讯》(ChinAI)创办人杰弗里·丁(Jeffrey Ding)分析称,中美两国都曾从中国AI人才的跨国流动中受益。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为美国的人才库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扮演了连接中国与全球创新网络的桥梁角色。
人才流向决定AI竞赛胜负
中国AI专家的最终流向,对中美两国都至关重要,因为最顶尖的人才很可能决定谁将赢得这场全球AI竞赛的最终胜利。
根据保尔森研究所旗下已解散的智库MacroPolo在2022年的一项研究,在美国机构工作的顶级AI研究人员中,近40%来自中国。同一研究还发现,全球近一半的顶级AI研究人员拥有中国的本科学位,他们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教育体系中,从数百万学生中脱颖而出,进入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佼佼者。
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的举措,以及限制外国学生的意图,促使中国AI研究人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今年5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曾宣称,美国将“积极撤销部分‘关键领域’中国学生的签证”,并修订签证标准,以加强对所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未来申请者的审查。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宇航局(NASA)也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包括持美国签证者在内的中国公民访问其数据、设施和项目。此外,越来越多华裔学者成为被审查甚至起诉的对象。
一些在美国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表示,他们被迫每年都要更新签证或接受审查。一位博士生说,他在今年3月参加签证面试时,被告知续签需要接受进一步调查。但六个月过去了,他仍在等待中,而他的研究项目也因此陷入停滞。这位学生无奈地问道:“如果他们最终拒绝我的签证,我该怎么办?”
那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生表示,他为了避免在后续签证申请时遭到美国当局的额外审查,刻意回避了所有在中国的暑期实习机会。同样,另一位在美的中国博士生也透露,他曾拒绝了华为的实习邀请,因为担心这段经历会在他返回美国时被签证官视为一个“危险信号”。
与此同时,特朗普总统本人却在释放令人困惑的信号。上个月,他表示将为来美的中国学生发放60万份签证,并说:“我很荣幸能有来自中国的学生来到这里。”
via cnBeta.COM - 中文业界资讯站 (author: 稿源:网易科技)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在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研究人员曾占据半壁江山,以至于有人戏称全球AI竞赛是“两群中国人之间的竞争”。然而,这个玩笑可能很快就会过时,因为一场深刻的人才流动逆转正在发生。
人才流动的风向转变
越来越多在美国的中国AI研究者和博士生,正因为担忧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限制性移民政策和潜在的歧视风险,而开始认真考虑回国发展。
与此同时,许多原本计划赴美深造和工作的中国顶尖学生,也因美国签证政策的收紧以及中国本土AI技术的迅猛进步,而选择留在国内。例如,美国政府上周宣布,计划对新的高技术人才H-1B签证申请者征收高达10万美元的费用,这无疑加剧了这一趋势。
中国的科技巨头们正敏锐地抓住这一情绪变化,积极从美国公司延揽人才。过去,凭借更高的薪酬和在全球知名企业工作的声望,美国公司在吸引顶尖海外人才方面一直占据优势。
但现在,一位在Meta工作的中国研究员表示,他频繁接到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招聘电话。他正在考虑接受这些邀约,因为中方公司提供的薪酬方案已超过他目前的收入,并且他们的AI团队中不乏他在顶级AI会议上结识的知名中国专家。
不过,猎头也指出,在招募最顶尖的人才时,中国公司目前还难以企及Meta等美国巨头为挖角开出的数千万美元甚至更高的天价薪酬。
今年2月,字节跳动成功聘请了在谷歌工作长达17年的资深专家吴永辉,他曾是谷歌Gemini AI模型的关键研究员之一。吴永辉在中国完成本科教育后赴美获得博士学位,如今他已开始负责字节跳动的AI模型研发工作。
这些变化标志着美国AI人才的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长期以来,在中国出生的AI研究人员在美国的企业和学术实验室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负责追踪AI人才流动的雅各布·费尔德戈伊斯(Jacob Feldgoise)表示:“中美关系越紧张,中国学生就越会感到赴美留学的安全感降低,甚至担心连成行的可能性都在减小。”
去与留:一个艰难的抉择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离开。一些接到中国公司伸出的橄榄枝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仍然倾向于为顶尖的美国公司工作。
例如,加州的一位研究员去年拒绝了几家中国头部AI初创公司的邀约,最终选择留在美国,因为他收到了英伟达的录用通知。他直言:“你总会追随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而目前,最优秀的公司仍然在这里。”
但也有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回国。一位近期在美国常春藤盟校完成博士学位的中国研究员决定回到中国,加入字节跳动。他表示,部分原因是他希望能为祖国的AI进步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他也对中美之间日益加深的地缘政治裂痕感到忧虑。近年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半导体行业出台的法规,使得非美国公民在中国芯片行业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这加剧了他的担忧。
“我能看出这是一个趋势,”他说,“为什么要坐等下一个受影响的行业出现呢?”
字节跳动雄厚的财力使其在人才竞争中极具优势。据一位被猎头接洽过的研究人员透露,该公司曾为招募一名顶级AI研究员开出包含签约奖金在内的数百万美元的优厚条件。
一位已接受字节跳动邀约的博士毕业生还提到,该公司允许顶尖的中国研究人员在美国和中国的办公室之间灵活分配工作时间。今年4月,刚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AI研究员蔡天乐也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他已加入字节跳动,专注于前沿AI研究项目。
除了经验丰富的行业顶尖人才,中国科技巨头也将目光投向了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年轻研究人员。腾讯近期便从OpenAI挖走了姚顺雨,他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去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OpenAI工作了一年多。据腾讯内部员工透露,姚顺雨的新职位尚不明确,但他近期一直在与公司各个AI模型团队进行交流。
一生一次的选择
历史上,中国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大多被美国世界级的研究水平和丰厚的职业前景所吸引,选择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传统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毕业后会留在美国,进入硅谷的科技公司或顶尖学术机构工作。
而现在,年轻一代的中国AI研究者们感到,他们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在两个日益视彼此为竞争对手的强大科技生态系统中做出选择。而这个选择,很可能决定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
“我认为这绝对是一个关乎一生的选择,”一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的中国学生说道。他在国内顶尖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来到美国,虽然美国实验室的前沿研究和硅谷的高薪职位对他很有吸引力,但他同样担忧不断恶化的中美关系会影响中国研究人员在美国的未来发展机遇。这位学生至今仍未决定是否要长期留在美国。
一些国内顶尖大学的学生则表示,他们计划留在国内,不仅是因为地缘政治,也因为国内同样充满了AI发展的机遇。例如,开发出备受关注的DeepSeek R1模型的研究团队,其成员大多仅在中国接受过教育。总部位于北京的初创公司智谱AI,由一群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创立,也主要依靠本土人才(包括清华的在读博士生)来开发其AI模型。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中国人工智能通讯》(ChinAI)创办人杰弗里·丁(Jeffrey Ding)分析称,中美两国都曾从中国AI人才的跨国流动中受益。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为美国的人才库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扮演了连接中国与全球创新网络的桥梁角色。
人才流向决定AI竞赛胜负
中国AI专家的最终流向,对中美两国都至关重要,因为最顶尖的人才很可能决定谁将赢得这场全球AI竞赛的最终胜利。
根据保尔森研究所旗下已解散的智库MacroPolo在2022年的一项研究,在美国机构工作的顶级AI研究人员中,近40%来自中国。同一研究还发现,全球近一半的顶级AI研究人员拥有中国的本科学位,他们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教育体系中,从数百万学生中脱颖而出,进入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的佼佼者。
特朗普政府收紧移民政策的举措,以及限制外国学生的意图,促使中国AI研究人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今年5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曾宣称,美国将“积极撤销部分‘关键领域’中国学生的签证”,并修订签证标准,以加强对所有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未来申请者的审查。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宇航局(NASA)也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包括持美国签证者在内的中国公民访问其数据、设施和项目。此外,越来越多华裔学者成为被审查甚至起诉的对象。
一些在美国的中国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表示,他们被迫每年都要更新签证或接受审查。一位博士生说,他在今年3月参加签证面试时,被告知续签需要接受进一步调查。但六个月过去了,他仍在等待中,而他的研究项目也因此陷入停滞。这位学生无奈地问道:“如果他们最终拒绝我的签证,我该怎么办?”
那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生表示,他为了避免在后续签证申请时遭到美国当局的额外审查,刻意回避了所有在中国的暑期实习机会。同样,另一位在美的中国博士生也透露,他曾拒绝了华为的实习邀请,因为担心这段经历会在他返回美国时被签证官视为一个“危险信号”。
与此同时,特朗普总统本人却在释放令人困惑的信号。上个月,他表示将为来美的中国学生发放60万份签证,并说:“我很荣幸能有来自中国的学生来到这里。”
via cnBeta.COM - 中文业界资讯站 (author: 稿源:网易科技)
AI 生成大量劣质重复性研究
2025-09-24 21:20 by 蓝莓村
一项公布在预印本平台 medRxiv 的研究对文献数据库分析后发现,包括 ChatGPT 和 Gemini 在内的文本生成 AI 工具被用来改写科学论文并生成抄袭版本,充作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在过去 4.5 年间,有 400 多篇此类论文发表于 112 种期刊,而且 AI 生成的生物医学研究论文能够避开出版商的查重。研究警告称,一些个人和论文工厂可能正基于公开可用的健康数据集,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批量生产缺乏科学价值的劣质论文。这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有价值的文献会被大量合成论文淹没。研究人员将搜索重点放在重复研究上,即这些研究的变量与健康结果与已有研究相同,但分析的是略有不同的数据子集,比如不同调查年份的结果或者不同年龄、性别的参与者。
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3046-z
中国科学报 AI生成大量劣质重复性研究,查重也能轻松通过
#人工智能
via Solidot - Telegram Channel
2025-09-24 21:20 by 蓝莓村
一项公布在预印本平台 medRxiv 的研究对文献数据库分析后发现,包括 ChatGPT 和 Gemini 在内的文本生成 AI 工具被用来改写科学论文并生成抄袭版本,充作新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指出,在过去 4.5 年间,有 400 多篇此类论文发表于 112 种期刊,而且 AI 生成的生物医学研究论文能够避开出版商的查重。研究警告称,一些个人和论文工厂可能正基于公开可用的健康数据集,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批量生产缺乏科学价值的劣质论文。这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有价值的文献会被大量合成论文淹没。研究人员将搜索重点放在重复研究上,即这些研究的变量与健康结果与已有研究相同,但分析的是略有不同的数据子集,比如不同调查年份的结果或者不同年龄、性别的参与者。
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3046-z
中国科学报 AI生成大量劣质重复性研究,查重也能轻松通过
#人工智能
via Solidot - Telegram Channel
微软与 Anthropic 就 AI Copilot 达成合作
微软公司将开始使用来自Anthropic的AI模型来为其职场人工智能助手提供支持,为迄今为止主要由OpenAI驱动的产品增加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从周三开始,微软Copilot品牌人工智能助手的商业用户将能够在某些功能上在 OpenAI与 Anthropic的模型之间切换,包括数字研究辅助和帮助构建定制AI工具。微软在职场AI商业化方面占据领先地位,这主要归功于其与OpenAI的合作。作为对大规模投资和数据中心算力的交换,微软赢得了将OpenAI工具纳入其产品的权利。Anthropic由前OpenAI员工创立,是OpenAI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也是行业中的关键参与者。
—— 彭博社
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 Telegram Channel
微软公司将开始使用来自Anthropic的AI模型来为其职场人工智能助手提供支持,为迄今为止主要由OpenAI驱动的产品增加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从周三开始,微软Copilot品牌人工智能助手的商业用户将能够在某些功能上在 OpenAI与 Anthropic的模型之间切换,包括数字研究辅助和帮助构建定制AI工具。微软在职场AI商业化方面占据领先地位,这主要归功于其与OpenAI的合作。作为对大规模投资和数据中心算力的交换,微软赢得了将OpenAI工具纳入其产品的权利。Anthropic由前OpenAI员工创立,是OpenAI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也是行业中的关键参与者。
—— 彭博社
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 Telegram Channel
🚀 阿里巴巴AI雄心助推股价飙升,成中国科技股领头羊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凭借其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计划,再次成为中国最热门的科技股,市值达4200亿美元。其港股在9月份飙升50%,成为恒生科技指数中表现最佳的股票,扭转了此前因外卖市场价格战担忧导致的数月低迷。
公司周三宣布计划增加AI支出并与英伟达公司建立新伙伴关系,是近期股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投资者在9月份通过沪港通净买入阿里巴巴股票共计610亿港元(约合78亿美元),创今年单月新高。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称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好的AI赋能者”,其旗舰模型Qwen3-Max据称超越GPT-5和Claude Opus 4,位列“全球前三”。
尽管看涨期权头寸增加,但其美国存托凭证的空头头寸本周跃升至流通股的6.8%,为五年多来最高。不过,阿里巴巴目前的预期远期市盈率约为20倍,低于亚马逊(近25倍)和微软(超过30倍),估值仍具吸引力。专家认为,阿里巴巴正日益被视为AI/云基础设施提供商,而非纯粹的电商公司,且在中国大型云服务商中投资最为积极。
(Bloomberg Markets)
via 茶馆 - Telegram Channel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凭借其日益增长的人工智能计划,再次成为中国最热门的科技股,市值达4200亿美元。其港股在9月份飙升50%,成为恒生科技指数中表现最佳的股票,扭转了此前因外卖市场价格战担忧导致的数月低迷。
公司周三宣布计划增加AI支出并与英伟达公司建立新伙伴关系,是近期股价上涨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投资者在9月份通过沪港通净买入阿里巴巴股票共计610亿港元(约合78亿美元),创今年单月新高。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称阿里巴巴是“中国最好的AI赋能者”,其旗舰模型Qwen3-Max据称超越GPT-5和Claude Opus 4,位列“全球前三”。
尽管看涨期权头寸增加,但其美国存托凭证的空头头寸本周跃升至流通股的6.8%,为五年多来最高。不过,阿里巴巴目前的预期远期市盈率约为20倍,低于亚马逊(近25倍)和微软(超过30倍),估值仍具吸引力。专家认为,阿里巴巴正日益被视为AI/云基础设施提供商,而非纯粹的电商公司,且在中国大型云服务商中投资最为积极。
(Bloomberg Markets)
via 茶馆 - Telegram Channel
Elevated errors on Claude Sonnet 3.7
Sep 25, 00:52 UTC
Investigating - We are currently investigating this issue.
via Claude Status - Incident History
Sep 25, 00:52 UTC
Investigating - We are currently investigating this issue.
via Claude Status - Incident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