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pi.oaibest.com - API中转2.8折起
https://t.me/AI_News_CN
📈主流AI服务状态页通知 | 🆕汇集全网ChatGPT/AI新闻 #AI #ChatGPT
🆓免费AI聊天 https://free.netfly.top
BEST AI中转 https://api.oaibest.com 2.8折起 支持OpenAI, Claude code, Gemini,Grok, Deepseek, Midjourney, 文件上传分析

Buy ads: https://telega.io/c/AI_News_CN
英伟达CEO黄仁勋:AI需求真实 与互联网泡沫有本质区别

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存在本质区别。他分析称,互联网时代曾因过度建设"暗光纤"(指90年代企业超前铺设却未被实际使用的冗余光缆)导致资源浪费,而如今"几乎所有GPU都在实际应用中",计算需求具有真实根基。

黄仁勋坦言,二者仅在股票估值和散户经历的"疯狂收益"层面存在相似性。但在技术维度,AI已发展至能够通过研究实现有效思考与自我验证的阶段,企业级计算需求更呈现指数级增长。

此外,黄仁勋认为,AI技术已超越普通消费者熟知的ChatGPT等应用形态,产生的查询数量持续增加,证明需求并非人为制造。

via cnBeta.COM - 中文业界资讯站 (author: 稿源:快科技)
马斯克称特斯拉与xAI正“趋向融合”

马斯克周一在X上的一条帖子中表示,他的公司正在“趋向融合”,暗示了他的各种商业企业之间的潜在整合,包括特斯拉和他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马斯克是在回复电动汽车分析师索耶·梅瑞特分享的摩根士丹利的一份报告时做出上述表示的,该报告主要关注xAI对特斯拉的重要性。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表示:“他们将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投资者并不了解xAI对特斯拉和整个马斯克经济有多重要。”

马斯克一直对特斯拉与xAI的合作直言不讳。今年6月,他提到特斯拉正在与正在开发人工智能模型Grok的xAI密切合作。

融合的想法与马斯克之前关于潜在投资和合作的声明一致。今年7月,特斯拉承认收到了多个股东关于投资xAI的提议。马斯克表达了他对特斯拉投资xAI的支持,尽管他强调这一决定取决于股东。

via cnBeta.COM - 中文业界资讯站 (author: 稿源:环球市场播报)
英特尔AI主管任职仅六个月后跳槽至OpenAI

英特尔负责AI的最高主管在上任仅六个月后跳槽至OpenAI,标志着这家芯片制造商在努力在AI领域打出影响力之际,再次出现高层离职。两家公司周一证实,萨钦·卡蒂将加盟OpenAI从事其AI基础设施相关工作。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将接任其职责。卡蒂深度参与了英特尔推动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软件和芯片的工作,以与占据主导地位的对手英伟达和AMD竞争。他于2021年末加入英特尔,并于今年四月升任首席技术与人工智能官。这已是英特尔今年第二次失去AI领域的顶级高管。此前,负责英特尔数据中心与AI业务的贾斯汀·霍塔德在春季离职。

—— 彭博社英国金融时报

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 Telegram Channel
乘AI投资火爆之势 软银市值直追日本最大公司丰田

软银集团在人工智能AI相关投资方面的成功,正在帮助其缩小与日本最大公司在市值上的差距。这家科技投资公司的市值9月下旬超过了三菱UFJ金融集团,成为日本第二大上市公司。周一其市值达到31.8万亿日元(2060亿美元),向着榜首的丰田汽车发起冲击。10月下旬,软银与丰田的市值差距缩小至10万亿日元,这是四年多来的首次。

软银集团股价今年飙升142%,主要得益于其在美国对OpenAI的投资估值上升,以及全球范围内资金涌入AI类股票。数据显示,软银股价上涨为日经225指数贡献了24%的涨幅。而丰田汽车股价同期因美国关税影响的不确定性而下跌0.5%。

Comgest资产管理日本股票策略联席主管Richard Kaye认为,从PEG比率(市盈率除以每股收益增长率)看,该股仍被低估。他表示:“该公司自上市以来一直被低估,但现在终于开始得到合理估值了。”

该公司亿万富翁创始人孙正义布局了诸如“星门”(Stargate)项目等旨在发展美国AI基础设施的计划,以及对境外芯片公司的投资,并表示他希望在十年后成为人工超级智能领域的“全球顶级平台”。软银今天晚些时候将发布财报,投资者将根据首席财务官后藤芳光以及其他高管的解说来评估其战略进展。

via cnBeta.COM - 中文业界资讯站 (author: 稿源:环球市场播报)
忘掉3万+的NVIDIA DGX Spark吧 AMD用一半价格提供相似性能

NVIDIA的DGX Spark迷你AI超算折腾了将近一年终于在前不久正式上市,不过3999美元的价格差不多是3万元起步了。在此背景下,AMD核心迷你PC制造商GMKtec极摩客宣称其搭载Strix Halo APU的EVO-X2(售价14999元)迷你PC能以近乎一半的价格,提供相似甚至更优异的AI性能。

GMKtec在其官方博客中展示了内部测试结果,对比了EVO-X2(搭载锐龙AI Max+ 395处理器)和DGX Spark在多个开源模型(包括Llama 3.3 70B、Qwen3 Coder、GPT-OSS 20B和Qwen3 0.6B)上的表现,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在处理大参数模型时(如Llama 3.3 70B和GPT-OSS 20B),Strix Halo在Token生成速度上表现优异。

尤其在首次Token响应时间方面,AMD平台在多个案例中成为明显赢家,这主要归功于其CPU+GPU+NPU的异构布局,能够提供更低的延迟以启动输出,同时XDNA 2引擎的AI性能也相当出色。

也就是对于追求高吞吐量、大型模型配置的用户,DGX Spark是理想选择,其GB10芯片承诺提供1 PFLOP的FP4算力,但相应的价格也比较高。

但对于追求实时推理工作负载的用户,特别是对延迟敏感的应用场景,AMD平台能够以远低于DGX Spark的价格提供相似的性能和更佳的低延迟表现。

via cnBeta.COM - 中文业界资讯站 (author: 稿源:快科技)
印度裔技术天才 Intel CTO跳槽OpenAI

作为Intel的首席技术官(CTO)、首席AI官(CAO),Sachin Katti最近突然跳槽到了OpenAI,在业内引发了不小的震动。他将在OpenAI负责通用人工智能(AGI)计算基础设施的构建,努力让AI变得更像人。

他也没忘了感谢老东家:“过去4年,我在Intel主导了网络、边缘计算、AI业务,非常感激这段宝贵的机会和经历。”

Intel已经证实了Katti的离职,并表示CEO陈立武将暂时接替其领导的AI与先进技术事业部。

Intel发言人同样感谢了Katti的贡献,并强调AI仍然是Intel的最高战略重点之一,正专注于在新兴AI负载领域执行技术和产品路线图。

Katti 2021年底加盟Intel,一年多后开始领导网络与边缘事业部,今年4月刚刚被陈立武任命为首席技术与AI官,但没能实现Gaudi AI加速器5亿美元收入的目标,数据中心AI战略的权重也被降低。

Katti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被视为天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本科阶段则就读于孟买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专业。

加入Intel之前,他担任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在无线通信、网络、应用编码理论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是电信行业公认的领军人物,曾荣获多项权威荣誉。

他的创业之旅也颇为成功,曾联合创立Kumu Networks,开创性地研发出自干扰消除技术,后创办Uhana公司,专注于开发移动网络优化的先进AI解决方案,后被VMware收购。

via cnBeta.COM - 中文业界资讯站 (author: 稿源:快科技)
OpenAI瞄准AI医疗 或开发个人健康助理

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正在加速进军医疗健康领域,探索开发自有消费级健康工具。目前,公司正在考虑多种可能性,包括开发个人健康助理或健康数据聚合平台等方案。在此之前,OpenAI已在人事上针对医疗领域展开布局。今年六月,其任命公共医疗科技公司Doximity联合创始人Nate Gross为医疗战略负责人,之后又在8月聘请前Instagram高管Ashley Alexander出任健康产品副总裁。在10月举行的HLTH大会上,Gross这位OpenAI医疗战略负责人提到,ChatGPT每周活跃用户约达八亿人,其中相当一部分用户是带着医学相关问题前来咨询的。

—— 财联社

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 Telegram Channel
微软出奇招:让美国网红带货其AI产品

微软正努力提高其聊天机器人Copilot的下载量,为此公司在美国招募了一批最受欢迎的网红,以向年轻消费者传递一个信息:“我们的AI助手,跟ChatGPT一样酷。”凭借多年软件与云服务的销售经验,微软在企业客户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但在消费市场上,尤其是30岁以下人群中一直难以突围。微软消费者部门首席营销官Yusuf Mehd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这个领域,我们其实还是一个挑战者品牌,属于正在崛起的类型。”Mehdi补充称微软在网红营销上的投入产出比已经超过传统媒体。他希望通过有影响力的网红来推广Copilot,先让Copilot成为他们的首选聊天机器人,再凭借他们的庞大粉丝群扩大传播。

—— 财联社

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 Telegram Channel
美议员指责AI热潮推高电价 要求白宫解决

美国佛蒙特州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及多名民主党参议员最新致信白宫,要求其就居民电费上涨作出解释,他们认为部分原因是AI热潮所带来的数据中心建设。桑德斯与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等人于周一致信白宫及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敦促政府说明将如何缓解数据中心扩张对电价及相关成本的影响。信函矛头直指Meta、OpenAI、Alphabet、Oracle等科技巨头,称这些公司主导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已从华盛顿郊区蔓延至俄勒冈州乡村地区。议员们警告,特朗普政府加速审批的做法,正在迫使普通美国人与“身价万亿的科技公司为家中用电展开竞价战”。

—— 财联社

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 Telegram Channel
人工智能正在颠覆就业市场

随着人工智能加速重塑白领行业,美国企业正让技术部门与人力资源团队深度协作,共同规划工作结构、技能培训与组织架构的重塑路径。思科首席信息官Fletcher Previn表示,公司正在研究未来员工与虚拟AI团队并肩工作的模式,“传统层级还适用吗?”这一问题已摆上台面。

微软亦在进行自我革新,将负责劳动力转型的副总裁从HR战略岗位调任技术体系,以推动22.8万名员工适应AI工具。

尽管企业强调“AI是助手不是威胁”,裁员压力仍然显现。微软今年已裁撤约1.5万岗位,普华永道也启动多轮支持类岗位的裁减。10月,美国企业宣布削减15.3万职位,较9月大幅上升,不少公司将成本控制及AI带来的流程再造列为主要原因。

企业正努力安抚员工情绪,强调AI将提升效率而非全面替代人类。Netskope公司高管直言,希望员工把AI视为“提高生产力的同事”。IDC预计,到明年全球2000强企业中40%岗位需直接与AI代理协作。

金融信息机构穆迪则成立AI赋能团队,确保1.6万名员工理解并熟练使用公司内部AI助手Copilot。其人力主管强调:“AI是工具,人是力量。”企业希望通过培训和文化建设,让员工与技术并存,而非被动被取代。

整体来看,AI带来的并非单纯技术演进,更是组织管理、工作方式与人才价值观的深刻变革。企业正处在重塑劳动力体系的关键期,既要推动效率提升,也要稳住员工信心,避免恐慌与排斥情绪干扰转型进程。

via cnBeta.COM - 中文业界资讯站 (author: 稿源:环球市场播报)
基因编辑婴儿已被明令禁止 科技巨头却在暗中尝试

几个月来,旧金山一家小型公司一直在推进一个秘密项目:制造一个基因编辑婴儿。在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及他的丈夫,以及Coinbase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阿姆斯特朗的支持下,这家名为Preventive的初创公司一直在低调筹备一项或堪称生物学首创的成果:他们正致力于创造一个由经过编辑的胚胎孕育出的婴儿,旨在预防遗传性疾病。据知情人士透露,近几个月来,该公司高管私下表示,他们已找到一对患有遗传疾病、且有意参与的夫妇。在美国和许多国家,以创造婴儿为目的的胚胎基因编辑是被禁止的。据悉,Preventive一直在寻找允许进行胚胎编辑实验的地点,包括阿联酋在内。

—— 华尔街日报

via 风向旗参考快讯 - Telegram Channel
AI 不是裁员的原因,巨额 AI 支出才是

2025-11-10 17:59 by 皇后之爱

美国公司在宣布大规模裁员时通常以 AI 为借口,但裁员的原因真的是 AI 吗?很多研究和数据给出了不同观点:MIT 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发现,95% 的生成式 AI 试点商业项目没有成功;Atlassian 的调查显示 96% 的企业没有看到 AI 显著改进了组织效率、创新或工作质量;另一项研究显示四成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面临“AI 垃圾(AI slop)”问题,需要花大量时间处理该问题。一部分人认为企业大规模裁员是因为疫情期间招募了太多员工;还有部分人认为美国可能面临经济衰退。对于科技行业的大规模裁员,一个更可能的原因是巨额 AI 支出带来的财务压力,而这些支出暂时还看不到会给收入带来增长。亚马逊的资本支出从 2023 年的 540 亿美元增至 2024 年的 840 亿美元,2025 年预计将达到 1180 亿美元。Meta 正为其数据中心争取 270 亿美元的信贷;甲骨文为履行 AI 合同计划每年借款 250 亿美元。在 AI 能带来可持续收入前科技巨头需要削减成本。

https://www.fastcompany.com/91435192/chatgpt-llm-openai-jobs-amazon

#商业

via Solidot - Telegram Channel
KeePassXC 不会加入 AI 功能

2025-11-10 15:11 by 火星大师

开源密码管理器项目 KeePassXC 更新了有关使用生成式 AI 的政策,开发者强调 KeePassXC 不会提供任何 AI 功能,但会使用 GitHub Copilot 等 AI 工具去处理简单的任务,比如用 Copilot 起草简单 bug 修复和 UI 变化的 pull request。由于 AI 不擅长处理复杂任务,开发者表示会谨慎使用 Copilot,会通过标准的审核流程去发现 AI 可能产生的错误。

https://keepassxc.org/blog/2025-11-09-about-keepassxcs-code-quality-control/

#开源

via Solidot - Telegram Channel
Back to Top
Copyright © 2025 BESTAI.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AI API中转 - OpenAI DeepSeek Claude Gemini Grok MidJourney API 2.8折起
[email protected]